发布时间:2012-10-23 09:01:52  被阅览次数:1350次
  

  “我们要回归诗意的校园、诗意的课堂、诗意的日常生活,从功利校园、功利课堂中突围,去探寻一条本真唯美的教育途径。”

  因为诗歌,我们的青春不缺激情

“梦之彼岸”校园诗会学生诗歌朗诵现场。 清华附中供图

   9月22日至23日,“梦之彼岸”第二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(以下简称“诗会”)在北京清华大学附中举行。来自全国各地近40所学校约500名师生参加了这一校园文化盛会。诗会由华东师范大学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和语文教育研究中心、中国教育报理论文化中心、清华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主办,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承办。“你写诗了吗”,一度成为清华附中的校园流行语。

  中国教育报总编辑翟博在会上发言说:“中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,只有在此时努力播撒文化的种子,激发诗性的想象,才可能培育出志向高远、心灵高尚、人品高洁的一代新人。”

  在诗行里绽放青春之火

  “深夜/深夜的漆黑的公交车在疯狂的深夜颠簸/三文鱼在深海中思考/当但丁在地狱中呐喊/求索/……/请怜悯地告诉我/什么是青春/说什么/青春”。北京市八一中学高一(10)班张听雨,把对青春的困惑和渴望写进了这首《青春的咏叹》,浓郁的生命气息和少年情怀让人感叹不已。

  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说:“我们有责任让诗,这人类共通的宝贵精神之歌在年轻一代的心灵中回响,让诗的甘醴滋润孩子们的心灵,让他们心中小小的嫩芽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机会。”

  每届诗会,稍显稚嫩的诗笔,略微青涩的诗情,都蕴含着饱满、圣洁的生命。

  每届诗会,都吸引诗人前来歌唱。著名诗人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新说:“我衷心祝愿诗歌这匹神秘的黑马来到你们中间去寻找它未来的骑手。”

  诗歌必然会在年轻人中找到它的骑手,因为青春就是一首诗。清华附中副校长杜毓贞说:“诗歌就是生活,就是生命。”

  高中生的诗歌,记录着他们的成长和梦想。东北育才中学高中部学生金燕宁说:“始终不敢说自己懂诗,但诗歌却懂我。似乎每一个让我会心一笑或黯然神伤的句子背后,都有一个懂我的人和我分享对生命的感动。”

  青春,有诗相伴,是幸运的。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关国真说:“诗歌给人以美好、力量、憧憬和激情。”学生们在作业、升学的压力下尽情写诗,引来王家新的羡慕和感慨,他说:“上高中时,我很兴奋地把两首诗给教导主任看,据说在我们学校他的文学水准最高。他眉头一紧,说:‘这是不是抄的?’”从此,他不敢再拿给人看。

  但是,校园无处不诗歌。青岛二中学生厉承祥说,他们曾在国旗下为学长赋壮词,祝福高考顺利;在礼堂里为老师写笙歌,表达内心感激。清华附中高二(5)班温心怡说,每年一度的运动会总会广播学生的诗歌。黑板报上、作业本里,也常见学生诗作。

  青春是真诚的,走进他们的诗,便可走进他们的心。郑州外国语学校学生王子雍说:“我们倡导以抒发真情实感为目的进行诗歌创作,而非为了写诗而写诗,为了创作而创作,那样太功利了。”日前,郑州外国语学校举办了诗歌朗诵会,同学们尽情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深情和对真诚爱情的歌颂。诗会让他们以诗会友,结交全国各地热爱诗歌的朋友。深圳外国语学校则成立了凤凰诗社,倡导“我手写我心”。

  诗歌也凝聚着年轻学子的责任感和赤子心。本届诗会分为诗歌朗诵会和文化沙龙两个环节。北京101中学高三(12)班李沛洋朗诵了自己的诗作《离骚》,为朗诵会拉开序幕。同学们壮怀千古,叹屈原,咏李白,祭赤壁,缅怀纳粹集中营里被活埋的小女孩,歌唱滕县殉国的官兵。厉承祥说:“位卑未敢忘忧国,从个人的健康,到国家的富强,从文化的传播,到文明的延续,我们写出的应该是熔铸了社会责任的诗。”

  用诗歌的方式表达青春,表达爱恨情仇,是对母语特有的亲近。苏州十中学生王中沛说:“诗就是情感自由地流淌而成的。”徐子宇说:“我们会通过诗学会表达,学会优雅地表达情感。”

  夫子曰,诗言志;又曰,诗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青春的吟唱,接续着传统诗教,融合着时代之声。

   用青春之诗焐热时代的冷漠

  可是,在现实中,诗歌又是多么尴尬啊。

  “今天,诗歌很边缘化了。”诗人潇潇说。

  “写诗歌的人,逃到小说里去了,写诗评的人,逃到小说评论里去了。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说。

  “有人说,诗歌似乎已经进入了一条死胡同。以前,诗人写,大众看;后来,诗人写,诗人看;现在,诗人写,没人看。”清华附中教师崔琪说。

  工业化、高科技的发展为生活带来了便利,但也开始吞噬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。工业文明对理性的强调,造成人的情感的枯竭。

  在这样的时代,分数与理想、书本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、课堂与人生、学校与社会之间,似乎两两割裂开来。青春更加需要诗歌的抚慰。

  学生、教师、校长开始写诗,甚至举办成了一场诗会。

  “我一度认为我们距离诗是那么遥远,诗歌已成为中国的一个渺远的梦,烈焰过去了,只留下余烬。”苏州十中语文教师唐岚说,“可是,这场火劫过后,却依然听到了锯木的声音、砌砖的声音、修筑围篱的声音……那是火劫后美丽的重建之声。”

  崔琪说:“只要我们的心地是赤诚的,灵魂是圣洁的,情感是真诚的,梦想是高远的,诗歌就一定会存在。”

  难怪潇潇会说:“你们身上有青春,有本真,还有在这个时代没有被扭曲、被异化的东西。你们是最有希望的诗人。”

  诗歌,是疗治时代病痛的一剂良药。河南省郑州一中语文教师徐群说:“我们心灵底处有一份浮躁,我们有些迷茫,我们开始彷徨。就让我们用诗歌去提高人文素养,去抚慰心灵。”

  诗歌会增强人们对时代的敏感和洞察力。北京大学网络学院蔡可说:“诗歌可以帮助人们去认识宽厚的人生,体会个体在历史、人生中的处境,增强洞察力。”

  诗歌是时代的脉动,是时代精神的拯救者。江苏省苏州十中校长柳袁照说:“诗是一个时代的标志,是一个时代的黎明。没有诗的时代,是沉睡与昏沉的时代。”王殿军说:“诗歌是诗人的心灵之声,诗人具有时代性,诗也有时代性。”

  当然,诗歌中也传递着亘古不变的情怀。福建省福州一中校长李迅说,诗歌会超越这个时代,无论是《诗经》,还是李白诗、易安词,都有超时代的美和价值。

  青春、生命、梦想、彼岸,是代代诗人吟唱的主题。

   

  高中教育在诗性中升华

  “诗会下次在哪个学校举办啊,明年我们高三了,能去吗?”清华附中高二(4)班的韩宇问,“现在很多活动都太功利了,难得有这样的诗会。”

  时至今年,诗会已至第二届。说起诗会的“诞生”,柳袁照、王殿军、李迅和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毛杰等人几乎句句相似:“在美国康州的那个傍晚,在火红的夕阳下面,来这里参加培训的几十位中国高中校长萌发了一个愿望,举办全国中学生诗会。”江苏省苏州十中率先响应,去年10月底举办首届全国中学生诗会。借用唐岚一句话,这些校长都是重建诗歌国度的“挥斧舞锯者”。

  “在高中举办诗会,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,也是推动、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实践。”翟博说,“我们积极促成并全力支持开展‘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’活动,就是希望在基础教育界点燃文化育人的火把,努力让每一所学校、每一位校长和教师,都有文化自觉、文化担当,让我们的教育充满文化气息,让我们的学生拥有崇高的文化品格。”

  高中生不能再像现在一样,陷在题海里、作业里,应该给他们一些人文的、美的滋养。华东师范大学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所长霍益萍教授说:“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是由一批有改革愿望的高中校长自主发起的,反映了校长们对当前高中教育改革的内在冲动和愿望。教育应该多一点诗意的滋润,多一点诗性的精神。”

  在诗会带动下,写诗、开诗会、出诗集,已经成为许多中学的常态。学校借此推动特色办学,丰富学校精神,深化学校文化,为学校教育探索新的可能。

  学校教育需要诗性品格来提升。苏州十中正在践行诗性教育,并成为江苏省诗歌教育基地。柳袁照希望让诗意的生活成为校园的日常生活,他说:“我们可以不做诗人,但是必须有诗人的情怀。”诗人的情怀是不雕琢、不做作、纯朴一生的情怀,是内心强大、视野宽广、不功利、率真、善良、一生有梦的情怀。

  很多教师也开始写诗。清华附中出刊教师诗集,语文、数学、物理老师等都拿起了笔。王殿军说:“对学生、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真诚奉献,让我们这群人聚在了一起,也让我们细心呵护正在校园各个角落萌发的诗意。”

  写诗,办诗会,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。时代发展,要求学校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。这样的人,一定是既有科学素养,又有人文素养的人。柳袁照说:“我们要回归诗意的校园、诗意的课堂、诗意的日常生活,从功利校园、功利课堂中突围,去探寻一条本真唯美的教育途径。”

  来源:中国教育报